首页 > 乡村振兴 > 三农资讯 正文

中国科技“肯福模式”被联合国点赞

来源:科普中国网 发布时间:2025-11-12 

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西南喀斯特地区,曾因地处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而长期饱受穷苦。从1994年开始,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走进环江县,探索出一套“科研机构+公司+基地+产业”生态扶贫模式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“肯福模式”。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王克林表示,“希望把中国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科技扶贫融合的成功经验向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国家喀斯特地区推广。”

“肯福模式”背景是1994年国家部署实施的“八七扶贫攻坚计划”,当时选择西南喀斯特地区进行生态移民试点,原因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过度的农业利用,造成了严重的石漠化。石漠化的土地生产力非常低下,种植玉米(每亩)300-400斤的收入,不能养活农民,农民温饱问题无法解决。

我们就提出解决玉米的替代方式是什么?决定寻找一种保护性种植的模式,我们当时发现农民种植少量的牧草,牧草产量很高,一亩地一年可以养一头牛。有了牛之后就有了粪便,粪便可以做沼气,可以保护生态林和水源林。

种植牧草之后,还可以形成一种生物结皮,苔藓类的,固氮、固碳、固定养分,涵养水源(改善土壤)。另外,增加土壤中二氧化碳可以加速岩石风化过程。种植牧草之后,农民的收入提高了10倍,原来种植玉米收入四五百元,现在养一头牛五六千元,他的收入就提高了,一户养两头牛就可以脱贫。养了牛之后,有了粪便,有了沼气之后,改善了农村能源,就不再砍伐生态林,破坏水源林了,生态就得以保护下来。

土山地区水资源条件比较好,我们通过科学设计,引导他们以种植果树为主,从顺坡种植变成等高梯土。

在种植果园的过程中保持了水土,避免了进一步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发生,是长期可持续的利用方式。他们原来在大石山区种植玉米收入非常低下,到了肯福移民示范区以后,以种植水果为主,人均一般有2亩左右的果园,1亩果园一年收入七八千元,2亩果园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。五六年之后,就形成了水果为主的支柱产业。

肯福试点取得了成功,迁徙出来的人100%都留下来了。肯福模式重点是调整人地关系,一方面让少部分留下的人有了更多的土地资源可以就地致富,另外开发了土山地区,形成了一个水果为主的高效长效支柱产业。此模式在环江县肯福推广成功之后,河池市推广了生态移民10万,广西推广了生态移民50万,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推广。

“肯福模式”是可复制的,效果明显,既增加了农民收入,又保护的生态环境,联合国把“肯福模式”向世界推广,显示了该模式生命力和推广价值。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